跳转到该页面的主要内容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use the website of the 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6 强化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安全、安心的都市

与世界同步成长的都市的力量,闪耀着活力的“人”的力量,都是在安全、安心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在即将到来的各种威胁下,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尽快实现都市的强韧化。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不断巩固。

进一步加强风灾准备

首先,应对因气候危机而加剧的风灾。基于至今为止的反复受害教训,关于最优先应该加速整备的调节池,在目黑川流域开始着手商业化。将其与正在建设中的环状七号线地下广域调节池连接起来,作为国内最大的地下调节池,将发挥贮存功能。并且,为了对抗大型化的台风,频繁的集中暴雨,探讨河川设施的利用方式。与此同时,关于下水道,下个月也将制定“淹水对策计划”,重新设定区部10个重点整备地区等,提高整备水平,以应对每小时75毫米的降雨。

加快城市的耐震化、耐燃化

其次是城市的耐震化、耐燃化。扩充对在紧急运输道路沿途选址的大规模公寓等的补助,进一步加速耐震化。作为“不燃烧、不蔓延”城市建设主轴的特定整备路线,全部28个区间已经开始动工。面向2025年度为止的全线整备,不放松任何一环节向前迈进。

进一步加快无电线杆化进程

关于无电线杆化,以去年制定的加速化战略为推动力,谋求进一步的提速。特别是,在因电线杆倒塌而导致避难路径被切断等严重事态的木密地区,私人道路的整备将由东京都全额承担,尽早实现。另外,随着南海海槽地震的迫切性增加,台风灾害频发的岛屿地区的无电线杆化,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彻底调查各岛特有的课题,在与当地町村等竭力调整的同时,还要迅速选定先行整备的岛等,面向实现“岛内完全无电线杆化”,加速措施的实施。

加强软件方面的灾害应对能力

强化软件方面的对策。着手开发虚拟再现大规模风灾灾害状况等的3D模拟装置,提高灾害时的操作精度。关于与风灾时适当的避难行动相关的“东京我的时间线”,除了追加用智能手机就能轻松操作的app版之外,还将通过与区市町村和学校等的合作进一步渗透。

另外,从平时开始建立东京都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创设“防灾领导”制度,呼吁大家不要一起回家,并推进公司内部储备等。同时,利用GPS等,推进道路和临时滞留设施等的拥堵状况可视化系统的构筑等,强化应对无家可归者的对策。
在充实救护体制方面,除了加强东京DMAT急救和灾害医疗的专门队伍之外,还将开始运行能够广域运送急救患者的“医用直升机”。东京消防厅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在泥石流现场发挥出色功能的吸土车作为消防设施,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救援。
在岛屿地区,将大力利用无人机和人工卫星等DX的力量,迅速掌握港口设施等的受灾情况。并且,通过汇总得到的数据,构筑实时共享的信息平台,谋求快速从灾难中恢复。

都市强韧化项目

危机管理的要诀,就是要着眼于广阔、广大的范围。考虑到东京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以及生活在未来的人们,启动实现城市强韧化的项目。为了克服气候变化、地震、火山喷发、恐怖袭击、传染病等东京面临的危机,基于积累的数据进行验证,站在长期展望的立场上,明确应该采取的措施。

back to top of page